——赴云南昭通市昭阳区炎山镇开展公益支教活动系列报道之六
沈宸玉,一个11岁的女孩,盐城市串场河小学六年级学生,她是这次支教团队中最特别的队员。为什么要让个娃娃去支教?她能支教吗?这似乎违反常理,让不少人带着疑问,可结果却令人意外,她竟成了这次支教团队中最受学生们喜欢的“小沈老师”。
遴选“小沈老师”去支教,是活动策划者慎重考虑并与校方达成一致意见的。沈宸玉品学兼优,是校“五好标兵”、“红领巾宣讲员”、“盐城市首届少儿议事会会员”,她语言表达与组织协调能力较好,多次承担活动主持工作,在校内外各类活动中表现突出。先后斩获2024盐城市青少年艺术大赛语言类一等奖,2025“中国故事听我说”江苏赛区特金奖、全国总决选金奖等。选择沈宸玉是希望以声搭桥、以手传温、以同龄人影响同龄人,期待通过加强东西部同龄孩子的交流互动促使他们相互学习、共同成长!
到了炎山镇进一步了解孩子们的学情,并亲眼看到小沈老师表现之后,同行的其他队员感到非常欣慰。山区的孩子缺少讲普通话的语言环境,有些孩子甚至不会讲普通话,所以小沈老师这堂《声音会跳舞——和我一起学朗诵》的基础朗诵课很受师生们欢迎,原计划是给四、五年级学生上的,听了沈宸玉的课后,学校领导又跟领队协商,为初一、初二年级学生追加了朗诵课。沈宸玉对这次难得支教机会非常重视和珍惜,去之前在其妈妈的帮助下,反复打磨讲课内容和流程,预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方案,多次试讲演练把控讲课时间。课堂上支教团队随堂配备教师,协助处置应急情况,她不负众望,顺利并超额完成了教学任务。
在教学过程中,她注意形式与内容的统一,在背景音乐衬托下,通过讲述共和国最年轻的烈士小萝卜头的故事——《永远的九岁》、介绍纪念世界反法西斯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九三阅兵盛况,既让同学们受到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,又演示发音和朗诵技巧。她教大家用“眼睛看着人”“声音有高低”“动作来帮忙”三个小妙招,提升朗诵效果,针对同学平翘舌、声调把握、快慢节奏等方面不够到位的情况,通过声音模仿、诵读练习帮着同学校正提高,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,她很有耐心,“这个地方声音高一点,这个地方可以慢一些”、“没关系的,我们再来一遍,好吗?”,她还设置了许多小奖品予以激励。针对不少同学上台互动不够勇敢的情况,在课后,她还深有体会地说:“我意识到,语言教育既要帮助他们说好普通话,更要激发他们打开广阔的交流之门”。
支教期间,沈宸玉还全程担任了马琳老师手工课的助教,协助准备材料、提运物品、维护课堂秩序、操作示范等,体现了高度负责的精神。在支教通勤过程中,她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很沉的行李箱上下楼梯时,她一节节拎,有意识地锻炼和挑战自己。在课余时间,她还要抽空完成自己学校布置的作业。对于蒋洁老师给老师们上的心理健康课,她也一节不落、全神贯注地听,还详细作笔记,听到的知识点在与大家的交流中还能活学活用。支教时间虽短,但她与许多孩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,课间许多孩子们充满着好奇,围着这个小老师转,问这问哪,交流非常热火;熟络之后,时而牵手,时而搭肩,她把自己的小相机给学生玩,教他们拍照,还有学生要送她礼物,相处非常融洽。
用同龄孩子去支教,是一个大胆尝试,效果令人惊喜和意外。不但学校的孩子们获得了知识、开阔了眼界、看到的榜样,沈宸玉本人也受到了很好的历练、收获了友情。一位教师听了小沈老师的课,感慨地说“这孩子怎么这么沉稳淡定,竟然把课上得这么顺畅,即使我们老师才上课时也做不到像她这样。”还有教师说:“是需要让山里的孩子,看到东部地区孩子的样子,我们这里信息太闭塞,同龄的孩子的榜样力量会对他们更有触动。”这次支教的经历也让沈宸玉小朋友收获了满溢的感动与深刻的感悟,她在支教感悟中写道:“我真切触摸到山区孩子纯正的心灵,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本真的善意。同在一片蓝天下,捧一片星空,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,如同藏在沙土里的金子,只要给予足够的耐心与鼓励,终会在属于自己的领域绽放光芒。而我,也会带着这份弥足珍贵的经历,继续前行。